排行榜 创业指南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TOP

从《闲情偶记》中看设计美学思想
内容摘要:从《闲情偶记》中看设计美学思想

  摘 要:清季的绘画批评着重于论述前代尤其是元明两朝的艺术创作,主张以书入画与讲求古意,而对于宋代之后渐趋兴盛的世俗文化与大众美学往往关注不多,这也使得我国古代讲求实用和娱情兼备的审美思想,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记》,设计艺术,美学观念

  而在寥寥几部相关论著中,李渔的设计造物思想颇值玩味。他所提出的“古人寻我”的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明代逆向美学、艺术形变的发挥,隐含着寻常与新奇即“耳目之前”与“闻见之外”的辩证关系。李渔本人受童心说、唯情说、性灵说等思潮影响,并超乎其上,更能身体力行地进行闲暇艺术实践与理论总结,为晚明所开启的中国休闲美学思潮奠立了一个重要的坐标。

  在其居所芥子园中,李渔精心设计了临水垂钓的笠翁塑像,可谓“一竿烟霞,无限风月”。恰如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里所言:“文化的艺术就是休闲的艺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凡是用他的智慧来享受悠闲的人,也便是受教化最深的人。”

  李渔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江苏如皋,1651年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1661年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1677年举家迁回钱塘,并在此完成了《芥子园画传》等著述。写于1671年的《闲情偶寄》,其最大特色就是把文人画的高论巧妙地融入日常的设计造物,将人生与艺术、优雅与世俗结合起来,可谓大众时尚的袖珍指南。近年来,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鲁布拉克(Ulinka Rublack)呼吁打破艺术品的等级制度,注重装饰性技艺的研究,因为社会风尚的细微变化,最早就体现在诸如衣饰等日常物质文化中,它更接近于人们的真实想法。

  这种思想逻辑,非常类似于四百年前李渔的社会美学观念,其《闲情偶寄》中就处处荡漾着一种情感化设计的调子,即注重造物在美观舒适之外亦令人遐想、引人忖思的宜居效果。李渔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而是境皆乐”,“务本之法,止在先和其心。心和则百体皆和”,只有达观方能产生自由意识,而我们也才可以尽情享受生活。而且,脑力与体力运动两者互为休闲,这种极富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乃是近世启蒙观念与人文精神互融之结晶,对当今社会亦有启发性意义和价值。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冈晴夫,就戏称李渔是一个享乐主义者(epicurean)兼博物学领域的业余爱好者(dilettante)。李渔的美学思想是逾越时代和国界的超设计(hyper design),而只要传统的文人风骨不绝,设计造园一事应尚可为,因为古今中外的艺术行为都表明,惟有情趣方能造就文化差别。

  李渔才思超逸,既善体察人情,亦能自出机杼。据清光绪年间《兰溪县志》卷五所载:“(李渔)性极巧,凡窗牖、床榻、服饰、器具、饮食诸制度,悉出新意,人见之莫不喜悦,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即妇孺亦皆知有李笠翁。”可见,李渔不仅崇尚设计,更喜亲自动手。

  他对园林、家具等设计莫不运巧思、出新意,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折服,如箱笼箧笥、暖椅凉杌、活檐窗栏、楹联匾额,皆美观、实用并举。《闲情偶寄》之《器玩部》倡导变俗为雅,将艺术鉴赏推向大众的日常生活,“事事皆崇俭朴,不敢奢谈珍玩”,但仍然可以在诸如赏花竹、看山水,或聆清歌、观妙舞的行为中体味精雅趣味,亦即“处之得宜,亦各得其乐”。明末清初之际,器物设计和室内装潢因循守旧,仿古之风兴盛,往往一味追求材料贵重、装饰华丽。其实,这正违背了《考工记》中所体现的以人为中心、以适用为本的设计思想。

  针对这种造物倾向,李渔说:“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置物但取其适用”,将形式归属功能、审美契合实用上升为自觉意识,并提出“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中国士人一贯将自然素朴作为理想美的典范,尽量不施加人工力量而改变物体本性。李渔更将“致虚守静”的审美观融入家常器物,因此其所谓顺应物性、朴素简练,在当时成为一种超前的设计思想和造型原则,即选材要匠心独具,用材要充分合理,因材而施艺。

  在提倡简约合理的设计思想之外,《闲情偶寄》也时常流露出既心怀渔樵之恩却又身处金粉之世的矛盾心态,也即兼拥孤高冷寂与庸常俗艳之两端。书中不时汲汲于行乐之道的赏鉴,但谐谑打趣的背后却潜藏着借伪存真的深意。余怀为《闲情偶寄》所作序言就从《周礼》说起,全力为李渔辩清“止务闲情”之嫌,这种闲情乃是“见大”、“见深情”的。李渔本人也在《居室部》中说道:“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意即器物亦当有性灵,可居而可玩,方能摆脱负累、忘情自适。李渔身兼文人与设计师双重身份,“开窗莫妙于借景”可称其著述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

  此外,即使是他本人设计并印制的一些小物什,如韵事笺和织锦笺,亦为其时名贤推重。《闲情偶寄》虽属清谈笔记,却生动反映出一种整体的造物意识,即宜在适用的设计法则和妙肖自然的设计美学,体现了比同时代艺术批评家更为完善的设计观念;不仅关乎园林建筑、居室陈设的巧思奇情见解独到,亦在服饰、化妆、器用等领域有精妙阐释,尤其是所涉的审美心态、赏鉴标准、品评风尚等诸方面。李渔以兼容东西方知识论的立场,从个人之美学趣味和文化取向出发,强调陶冶情性与超越自我的结合,可谓“自发自然的状态,与任何努力无关”。

  李渔深谙建筑美学之道,在屋宇设计上极力反对依样附会、创意阙如的做法,主张舒适实用与新巧独特的结合。他不满因袭旧制,提倡刻意求奇,陈设之技“妙在日新月异”,更在求活求变之时,注意器物与环境的关联。他说:“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噫!陋矣。”不过,李渔对奇异的追念并非全无法度,“新奇”乃是与“大雅”相谐的,“纤巧烂漫”之物必定徒有其表而未堪重用。这正如水蔬的味道淡淡的,确是由内而外的缓释;而岸上的菜,其长势常常被俗风所操控。

  此外,李渔还将居室器玩的设计与鉴赏,看做是“得意酣歌”的至高乐事:“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已见乎此矣”,倘若移情于物,“无情之物,变为有情”,则“左之右之,无不宜之”,此是非为善于优游岁月之人不太可能有的大智慧。恰似李渔《越望亭》联云:“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李渔着力表达的设计造物思想是重机趣、贵自然,“取景在借”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手段,他以儒道合流的生命况味,实践“纤悉讲人生日用处”的观念,提出“制体宜坚”“利于身”。正因如此,《闲情偶寄》在明清两代众多美学笔记中,堪称内容最丰赡、脉络最清晰的著述。美国普利策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徽章背面,就镌刻着“坚固、实用、美观”三个词,可见美用之间的辩证统一是设计师的永恒思考,无论中西皆然。

  荣获2012年度普利策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据说最想成为生活在当代的李渔,其《造园与造人》一文说道:“(李渔的)文章涉猎如此广泛,饮食、起居、化妆、造房甚至讨论厕所,讨论西湖游船上窗格该用什么文雅图样,他和袁枚相似,敢开风气之先,甘冒世俗非议,但敞开胸怀拥抱生活。这类文士是真能造园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文士去和建筑活动结合。”《闲情偶寄》中流露出来的“游戏神通”之“笠翁调”,与现代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渔虽与其他遗民文人一样,也选择了放歌山水、寄情游乐的生活,但其核心观念却是提倡文切世务、画与故实,可法可戒、有益天下,其中的复杂性或者说暧昧性涵蕴丰富,却又极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其实,无论卢梭、培根、歌德,都是在这种品格与思想的曲折迂回之中,放射出奇谲瑰丽的光芒。恰如李氏自云:“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造物即做人耳,此言确实不虚。

  参考文献:

  [1] 邱春林.设计生活——李渔的设计艺术宗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4(2).

  [2] 李渔著,单锦珩校点.闲情偶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 凌继尧,张爱红,张晓刚,黄桂娥.中国艺术批评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 [美]托马斯·古德尔(Thomas Goodale)杰弗端·戈比

责任编辑:中宾科技

标签云: 名人百科网,品牌百科网 辅导班开课通知家长群 美术培训班搬迁通知 少儿美术开课通知 艺术培训班开课通知范文 美术班复课通知 培训班开课通知话术 画室开课通知 美术培训班开课通知模板 培训机构上课温馨提示 奶茶店成功营销方案 美容院顾客裂变方法 老客户转介绍激励方案 转介绍的方案和思路 美容院如何快速裂变 美容院如何玩裂变 裂变客户的十种方法 小型餐饮业营销计划方案 餐饮全年营销方案计划表 餐饮行业营销策划的特点 我开早餐店的真实经历做早餐生意的窍门开早餐店的惨痛经历未来早 线下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地推的60种方法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 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推广品牌的策划方案 地推活动策划方案创意 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方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汉语言对数学教学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从意识形态视野中探析中国现代思潮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安全提示

最新文章

热门信息

siteMap.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