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创业指南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TOP

浅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内容摘要:浅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摘要:所谓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模式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了解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内涵,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教育信息化。1963年日本学者 Tadao Umesao在一篇评论文章《论信息产业》中首先提出了“信息产业的时代”,到1967年日本社会开始使用“信息化”(infonnatization)一词。这是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最早的文献。这里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都是从产业的角度来阐述的。 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素。这个概念同样也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教育部门的信息化,也必然涉及这几个因素。所以,教育信息化体系内涵必然涉及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它是属于国家层次的,不应属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同样,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也包括以上相应部分。而教育信息化的法规政策和法规标准应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范围,在具体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中,不应包括信息政策和标准,它们所涉及的只是应用政策和标准的问题(参见图1)。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要以完备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为依托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欧共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政府和国际组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和发展的规划,在这些规划中都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一环。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lnformation lnfrastructure,即NⅡ),又称“信息高速公路”(1nformation SuperhiShway),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met为重点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1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其带动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从而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

  我国政府在推进国家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而言,1999年开始构建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现在已有八个主干地区中心,省级节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与CERNET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900多家(其中高等学校800所以上),联网主机120万台,个人用户达到800多万人。CERNET~经成为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必须把构建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放在首位,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计算机的数量指标,主要指人均拥有计算机数量、人均上机时间、计算机利用率和师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程度;另一个就是校园网络的建设情况。全国骨干网络和地区一级的网络建设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外部物质基础,学校一级的网络建设由各自学校进行规划。这也就是所谓的“先修路”理论(先修路、再跑车、后装货),体现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构建信息化的软环境,即有关教育科研软件的开发应用能力、整合于职业教育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完备、完善和有机结合,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职业教育的,其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发展

  我国原有的计划体制下,大部分职业教育学校都是按部门、行业和地方行政划分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问题较为容易。但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国家在政策上只起宏观调控作用。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面向国际竞争力和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应用性人才极为短缺,而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向高端人才倾斜。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职业教育信息化正是推动职教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由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改革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自始至终都不能偏离教学和改革这个中心。技术的应用和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是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具有应变能力的各种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及时而有力地回应社会需求。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外部因素,又有职业教育自身的因素。要迎接挑战,就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这一根本出路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状况情况的新路子。

  (三)信息环境下教师的素质是决定职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职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信息人”(定义为Informan)。所谓“信息人”,就是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的教职工负有重要的责任,他们要首先成为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信息化时代的人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素质教育的根本因素,而目前广大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国家在《行动计划》中启动了“跨世纪园丁工程”,广大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接受了培训,信息技术的培训也在不断地深入展开。

  职业教育界的教师培训面临的困难较多,没有合适的培训机构和专门的对口培训单位和专业。同时,教师的招聘也是以学术成绩而不是以产业经验、实践技能及专业教学经验为基础的。广大新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大都放在了一线企业中去进行,而大多数企业界招聘来的教师还要到教师培训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高校职业技术师范系进行培训。信息技术的培训固然可以在上述院系中进行,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对口,信息技术的培训只能是通识性的技术培训,不能达到与专业相结合的程

  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教学问题只能靠教师自身去探索。而职教信息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进步,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主要任务

  教育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

  教育科研信息资源(这里主要指传统图书馆外的电子资源)的建设属于国家基础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因为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投资大,周期长,同时相关的国外信息资源的购买等都需要国家的行为才能实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是取得国内相关数据库的联机检索授权,以方便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动力。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教学课件库的建设上。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较为弱化,对于相关的技术和技巧、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实践的环节所占比重较大,而提高相关技巧和技能的直观程度是计算机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用计算机模拟相关部件和设备的构成、组合和运转过程的课件库的建设,就成为职业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课件库的建设要采用一线教师个人或集体开发,学校集中管理,形成资源库共享的方式进行。只有这种方式开发的课件库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特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导向。世界银行在援助中国职教发展时曾提出对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性建议“采纳以劳务市场信息为根据而不是以劳动力预测为根据”,并要求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建立“企业咨询委员会”和“学校管理委员会”,让用人单位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包括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反馈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参见图2):

  信息化模式图(见图2)由四个部分组成: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建设、人才培养。

  A区为信息技术应用区,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应用。

  B区为资源建设区,主要包括科研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

  C区为网络建设区,主要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开发。

  D区为人才培养区,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它应包括广大的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信息的搜索能力、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

  (一)技术优先模式

  这种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技术优先模式首先考虑的是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建设,考虑的是技术的量化因素,尤其是人均计算机的拥有量和网络的带宽,特别是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学校信息化的标志性建设。这种从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这种模式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带来信息化,它只是实现信息化的条件之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划,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要使信息技术成为昂贵的摆设。

  (二)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是在一定的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充分面向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通过系统培训或在实践中自觉应用来实现),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信息化的第二个阶段,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一些教学仪器设备过于昂贵,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物上进行操作,条件和效果都是有限的,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如果将教学过程首先在计算机上演示,然后再在实物上操作,教学过程就会大为简化,损失也会相对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到其他

  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经验,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这种模式在各个学校较为普遍。

  (三)资源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在信息化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在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初步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发各种资源,以满足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需求,这是当前实现教育信息化最为迫切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建设,多数学校首先采用的是图书馆的数字化,特别是图书和期刊的网上搜索。各个学校也在进行课件库的建设,以提高课件资源的共享利用。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建设也是各个职业学校着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这些资源建设相比较而言,取得国家及相关资源库的授权的工作就显得较为滞后,课件的开发和建设没有规范化,资源的共享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没有实现各校的资源共享。这是今后资源库建设应着重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均衡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理想模式,它在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应用和资源的全面融合和良性发展。这种模式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之上,以资源利用和教育科研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它克服了以上各种模式的不足,融合了它们的优点和优势,是符合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律和职业教育本身规律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中宾科技

标签云: 名人百科网,品牌百科网 辅导班开课通知家长群 美术培训班搬迁通知 少儿美术开课通知 艺术培训班开课通知范文 美术班复课通知 培训班开课通知话术 画室开课通知 美术培训班开课通知模板 培训机构上课温馨提示 奶茶店成功营销方案 美容院顾客裂变方法 老客户转介绍激励方案 转介绍的方案和思路 美容院如何快速裂变 美容院如何玩裂变 裂变客户的十种方法 小型餐饮业营销计划方案 餐饮全年营销方案计划表 餐饮行业营销策划的特点 我开早餐店的真实经历做早餐生意的窍门开早餐店的惨痛经历未来早 线下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地推的60种方法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 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推广品牌的策划方案 地推活动策划方案创意 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方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如何才能加强外语学法研究不断提.. 下一篇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安全提示

最新文章

热门信息

siteMap.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