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创业指南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TOP

刍议闽文化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刍议闽文化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所地方新办本科院校,将区域文化——闽文化适时引入古代文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古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将闽文化引入古代文学教育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入闽文化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闽文化 古代文学教学 应用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传统的课程之一,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在中文教学中历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所有课程中,它的课程时数最多、教学时长最长。然而近年来,古代文学课程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第一,就外部环境而言,我们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是较为特殊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和质疑,作为主要承载者的古代文学作品受重视程度也是相应下降,即使如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系列讲座或是于丹先生关于《论语》心得的讲座等,引来大众的追捧,也是从侧面说明了大众对于古代文化某些经典著作的陌生以及由于过分缺失所带来的更为饥渴的需求,这种追捧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在群众普及工作上的不到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的古代文学基础方面自然常常也是差强人意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起步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虽然近年来中小学课本中有意增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比重,但总体形势仍然是较为严峻的。

  第二,就招生与就业前景来看,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显然并不属于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热门学科,它不像那些诸如电子、金融、信息、工程等等专业,意味着显而易见的前途与“钱途”,只是由于将来就业时“万金油”的特点,它对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真正从语言文学魅力的角度选择这门专业的学生数量还是较少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古代文学往往又属于学生比较畏惧的一门,阅读上的困难常使他们望而止步,而且在他们看来,古代文学专业知识积累的丰厚与否似乎也无法与就业扯上什么直接关系,这些也都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对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热情的下降。

  第三,就古代文学自身来看,古代文学教学课程包括文学史与文学作品两个部分,因而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但这些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这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却在不断被压缩。如何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些教学内容尽可能保质保量地传授给学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即使教师全程不停地讲授,这样的教学目标基本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把这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如何把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成了教师提高古代文学有效教学的两大关键问题,两者间后者显然又是尤为重要的。

  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浮躁气息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没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地自主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然而,这种积极性能否得到最大的调动正是古代文学有效教学得到实现的最大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试图探讨从闽文化这个角度入手,着手寻求提高古代文学有效教学的新的可行性。

  关于区域文化因素对古代文学教学的介入,此前已经有人进行过相关的探讨研究,如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王文荣的《论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常州地区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以常州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文化因素对古代文学教学的介入,文中对引入区域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与意义、引入区域文化因素的切入点以及在实际操作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另外还有宁波大学张如安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主要分析了充实宁波地域文学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宁波地域文学内容的探索性尝试作了进一步说明。这两篇文章在探索区域文化因素对古代文学教学介入方面作了很好的开拓性的探讨工作,但两篇的数量也正说明了我们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而在闽文化元素对古代文学介入这方面的文章,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似乎还较少。

  闽江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新办本科院校,从各方面来说,办学实力与那些老牌的本科院校是无法相比的,尤其像古代文学这种传统专业,谈不上有任何优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很难有什么突破或是创新,区域文化因素的介入也许正是一个较好的突破口。从闽江学院办学的培养目标来看,是更侧重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的,那么区域文化因素在这个方面显然能够展示出充分的优势。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

  首先,从情感的层面来说,闽江学院所招收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八闽大地,还有少量来自全国其他地方。对于生长于斯的闽籍生源而言,古人有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登楼赋》)这些诗赋都充分说明,野兽与鸟儿尚且有依恋故乡之情,更不必说作为大自然中最具灵性的人类,这种乡土情结的存在不会因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毫无疑问,乡土情结在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闽地相关文化知识的丰富必然能够进一步增强这种情感上的倾向性,如果我们能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引入闽文化因素的学习,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培养出的大部分面向八闽各地的人才不仅有足够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基础修养与技能,而且他们对八闽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在情感上也具有相当的亲近性,这样的人才在海西的经济文化建设中无疑拥有着自己的特殊价值,这样的人才所参与组成的建设队伍比之其他队伍也更加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

  其次,从应用的层面来说,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闽地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学习,丰富了对闽地文化知识的了解,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接受古代文学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来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的路子。举例来说,近年来福建各地在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诸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文化古街,位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先后居住过从唐朝黄璞一直到近现代的严复、陈衍、何振岱、林觉民、冰心、郁达夫等人,这些为大家所熟悉的名人都曾经在这片街区生活过,在其间曾经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曾经创作出了哪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哪些作品与这片街区之间是否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其他诸如闽东文化、闽南文化、闽北文化、闽西文化、莆仙文化等等,近年来都成为各地人文资源开发的热点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对学生来说,在对这些地域文化名人、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也都能得到提升,这也更加符合我们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在重构传统文化氛围的热潮中,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第三,从接受的层面来说,闽地区域文化在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保存与继承上,拥有着自身天然的优越条件,那就是闽方言的完好保存。古代文学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一个明显的难点在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沟通上,因为古代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与我们当代通用的普通话文字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八闽大地拥有的几个方言区,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诸如闽方言中的“行”、“走”、“汤”等在普通话中也同样被使用着,但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与普通话是有区别的,但与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方法却是相同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闽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原始语意与使用习惯。从这个角度来看,闽籍学生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具备天然的亲近感,在学习闽地区域文化知识的时候,也更加容易去理解和接受。而闽籍文人或是在闽地生活过的文化名人,更容易引起学生们学习与探讨的兴趣。一个史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作家与一个来自和自己同一乡土但知名度略低的作家,两者对学生的吸引力之间的差别有时并不大,地域上的认同感就是这种差异减小的重要原因。一个同乡的知名人会让学生感觉自己与课本上的那些人物的距离近了很多,这种亲切感自然会增加学生对这个人物相关知识点的兴趣,进而将学习热情扩展至这门学科其他各方面的知识点。

  分析了古代文学教学当前面临的困境、区域文化因素在古代文学教学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优势后,那么我们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引入闽文化因素呢?

  首先,我们所有尝试的一个前提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线仍是我们古代文学主流发展史,而闽地区域文化史是作为一条辅助补充的源流引入教学。只有先把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掌握了,对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有了大致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闽地区域文化的引入才能与主流文学发展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同时,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顺势合理引入,地域文化往往还涉及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完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适当加强对与闽地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研究。比起自古才子众多的江浙地区,闽文化历史上的著名文人所闪耀出的光芒,似乎没有那么的绚烂,但也自有一群风采各异、才气纵横的闽地才子。

  南朝时著名文人江淹,虽非闽籍人士,但他最为杰出的代表作正是创作于被贬谪居闽期间,离开浦城后的江淹仕途一帆风顺,但此后的创作却使他得到了“江郎才尽”这样带有贬义的评价;唐代武夷山人薛令之,自先祖薛贺在梁武帝朝时率家族子弟由江南入闽,也带来了致力于求学的家风,传承至薛令之时,勤奋向学的他顺利通过解试、省试、殿试,成为福建中进士的第一人,继而成为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北宋浦城人杨亿,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十一岁即扬名于京城,官至工部侍郎,他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武夷山人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的词作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生于闽地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南宋霞浦人谢翱,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一心抗元复国。此外,还有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连江人郑思肖、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明初福清人林鸿、明末东山人黄道周、清代永泰人黄任、清代宁化人黄慎、建宁人张际亮、福州人林则徐、闽侯人严复、近代福州人林纾等等。依托于这样一群来自八闽各地的历史人物来拉近我们的学生与古代文学课本间的距离,这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号召力的。

  第三,在引导学生加强对古代文学教学和闽地区域文学现象的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上自主研究型学习的路子。把本地区的历史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方面就占据着许多优势,图书馆、文化馆还有一些注重传承的家族等地方收藏的地方志、家谱等等,还有本地新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资料等,都能成为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绝佳途径,对学生来说,也能够使他们在类似田野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中真正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除了历史上著名的闽地文化人物,八闽各地的历史文化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组成部分的闽文化包括闽东文化、闽南文化、闽北文化、闽西文化、莆仙文化等等。以往我们对于这些文化的研究更多是从社会学、历史地理学等的角度来研究,如果不是专门从事这些领域研究的人士,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是很有限的,其实这些文化现象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了解闽地文学人物和文学作品也有着相当的意义,所谓知人论世,只有对这些文学人物生活的时代环境、文学作品产生的背景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去地认识这些作家和作品所包含的内蕴。近年来,在闽文化研究方面研究者成果颇丰,如何绵山先生先后出版了《闽文化概论》、《八闽文化》、《闽文化论述》、《闽文化绪论》以及《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等等,吴春明的《闽文化刍议》、徐晓望的《闽文化崛起与河洛文化的南传》、薛菁、汪征鲁的《关于闽越若干问题的讨论》、王四达《简论区域文化的定位问题——以“闽文化”和“泉州学”为例》、黄洁琼《论欧阳詹与唐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等等。

  在前人为我们开拓的闽地文化文学研究的路子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让闽文化在古代文学教学的领域上同样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绽放出自己所独有的光采。

  参考文献:

  [1]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王文荣.论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以常州地区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3]张如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责任编辑:中宾科技

标签云: 名人百科网,品牌百科网 辅导班开课通知家长群 美术培训班搬迁通知 少儿美术开课通知 艺术培训班开课通知范文 美术班复课通知 培训班开课通知话术 画室开课通知 美术培训班开课通知模板 培训机构上课温馨提示 奶茶店成功营销方案 美容院顾客裂变方法 老客户转介绍激励方案 转介绍的方案和思路 美容院如何快速裂变 美容院如何玩裂变 裂变客户的十种方法 小型餐饮业营销计划方案 餐饮全年营销方案计划表 餐饮行业营销策划的特点 我开早餐店的真实经历做早餐生意的窍门开早餐店的惨痛经历未来早 线下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地推的60种方法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 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推广品牌的策划方案 地推活动策划方案创意 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方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教育学论文发表谈流浪乞讨儿童受.. 下一篇中级职称论文发表中小学数学课程..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安全提示

最新文章

热门信息

siteMap.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