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创业指南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TOP

探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特色化中级教师职称论文发文
内容摘要:探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特色化中级教师职称论文发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上,是中级教师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把,特色化,解决,问题,矛盾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占全国适龄青年总数(18-22周岁)的19%。按照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的理论,我国已由“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步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奋斗目标,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上的概念而已,与质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化解教育的体制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成,虽然有高校教育发展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导向:发端于 20世纪90年代初期、集中于90年代末期的高校合并及中央部委属高校下放、地方开始于1999年并且连续数年进行的高校大“扩招”、出台于2001年取消高考年龄限制等。

  政府的这些决策,都是在充分考虑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理性地做出的,并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些对于我国高校发展影响巨大的举措,在推行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广泛、深入地研究和论证,而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当机立断”决定的。其中许多举措的实施,都是依靠教育行政权力“强制”推行的,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自然发展的结果。

  所以,大众化潮流的形成,并非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熟或者强大的标志。特别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灵魂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及制度,也没有得到彻底的革新和“置换”,高教大众化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还是以往高校中的各方面要素和条件,以“小生产方式”来办“现代教育”。

  另一方面,这些推动高教改革的决策及活动,有些是来自于国家高层决策人物的思想和认识,而不都是高教界各方面人土的集体觉悟和共识。因为对于高教大众化的实施方略,不但有些高校领导及教师在思想上准备不足,就是许多专门从事高教理论研究的人们对此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的目的,就会提出质疑,究竟是以改革高等教育制度、革新高等教育文化、提高高等教育品质为主要目标呢?还是以解决国内当前的巨额货币储蓄(通过高校学生收费来消解银行中社会巨额存款)为主要目标?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的决策,是一种立足高等教育本质性进步的前瞻性决策呢?还是立足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延缓高中毕业生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性决策?事实是“拉动经济内需”的需求和冲动,才导致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的产生。

  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虽然对于广大的经过扩招而有机会进人大学读书的学生和家长而言是令人激动的福音。但是,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路径角度来看,其最初的思路却是来自于一些经济学家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内需的建议,并不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条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由于我国建国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一些涉及高等教育的根本理论问题上,缺乏与时俱进、与世共进的改革和推动。因而我国高校在融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的过程中,将要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和矛盾。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在于数的扩张,而在于质的飞跃

  高等教育大众化,打破了以往高校招生的“瓶颈”,使更多的考生有机会进人大学学习,也相应地改革了高校的经费拨款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使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直接与在校学生的数量密切联系,由此引发了各个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即招生数量的“争夺”和学生质量的“争夺”。各个高校之间的“第一志愿上线率”,已成为各个高校显示声誉的重要指标。因为任何一所高校,其吸引优秀“生源”最有利的条件,就是该校的声誉,而能够为高校赢得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声誉的,又只能是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所导致的高教领域中的竞争,无疑是高校之间的系统性的、全面性的竞争。

  一是使一些在国内具有历史优势的高校,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难得的机遇和形势,确定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击,从而实现我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理想。由于冲击世界大学领域中最先进的思想、制度、人才及文化,大学精神的建设活动,都在文化、思想、观念、作风、制度、心理等许多方面对国内其他高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促进。

  二是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希望利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契机,使自己的地位和层次在原基础上得到提升,因而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发展热潮。这样既导致了国内许多高校利用学生收费和银行贷款大兴土木,扩充“地盘”和提高学校硬件水平,急速扩大学校规模和增强学校实力,又导致国内高校形成新一轮的“升格热”、“改名热”、“建校热”、“合并热”等扩张高潮。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

  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处在低水平、数字化的层面上,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大众化,绝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紧密结合这一实际,通过不断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中国式的高教大众化特色。

  1.高等教育要办出中国特色。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仅要培养数以千万的高科技研究人才,而且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同时,更应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从而逐步形成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核心,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为重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头大中间小”(专一本—研)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格局。

  2.高等教育要办出地区特色。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平衡,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则有高有低。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区有利条件,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办好特色专业,使它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外向性并与国际接轨的地区高等教育特色。

  总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不仅仅是数量规模的扩张,更应该在提高内在品质和教育质量、突出特色上下工夫,才能使高等教育大众化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

  教育期刊论文投稿:《中小学教学研究》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主办。本刊全国公开发行,其读者是全国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省市区教研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本刊全国统一刊号为CN21—1396/G4,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5728。邮发代号为8-234。本刊大16开本,64页,月刊。

  [参考文献]

  [1]周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冲国大学教育,2004,(3).

  [2]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分析.教育研究, 2004,(9).

责任编辑:中宾科技

标签云: 名人百科网,品牌百科网 辅导班开课通知家长群 美术培训班搬迁通知 少儿美术开课通知 艺术培训班开课通知范文 美术班复课通知 培训班开课通知话术 画室开课通知 美术培训班开课通知模板 培训机构上课温馨提示 奶茶店成功营销方案 美容院顾客裂变方法 老客户转介绍激励方案 转介绍的方案和思路 美容院如何快速裂变 美容院如何玩裂变 裂变客户的十种方法 小型餐饮业营销计划方案 餐饮全年营销方案计划表 餐饮行业营销策划的特点 我开早餐店的真实经历做早餐生意的窍门开早餐店的惨痛经历未来早 线下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地推的60种方法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 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推广品牌的策划方案 地推活动策划方案创意 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方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浅析高职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 下一篇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经济原因何在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安全提示

最新文章

热门信息

siteMap.txt